NBA截止日:背叛与商业的双重游戏,球迷成最大输家
(原文发布于2月7日,作者是Yahoo Sports撰稿人Ben Rohrbach,文章内容不代表译者观点。)
NBA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门生意。在过去的一周里,这句话你听到过多少次?球迷们心知肚明,NBA的背后是一家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公司。球员们所赚的钱远超大多数人的想象,而球队老板则更为丰厚。然而,对于许多球员来说,他们并不是总能选择自己的工作地点。一名球员对一支球队的忠诚往往源自他在当地建立的人际关系,但即便如此,他也会时刻意识到这一切可能在瞬间被夺走。
因此,“永远不要太亲近”似乎成了这个行业传达给大家的信息。而对于球迷而言,则恰恰相反。球队希望他们尽可能投入金钱和情感,以换取争冠承诺。但遗憾的是,由于这些团队已经将“情感”从契约中剔除,因此粉丝无法以同样方式回报。这次交易截止日前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这场生意有多么冷酷无情。
就在一个夜晚,在黑暗掩护下,达拉斯独行侠队悄然将卢卡-东契奇交易至洛杉矶湖人队。这笔交易几乎没有预兆,仅仅知道此事的只有两位总经理:尼克·哈里森和罗伯·佩林卡。他们之间显然存在着某种默契,而外界却对此毫不知晓。目前尚未出现任何能够让独行侠队及其支持者满意的解释。
这种情况向整个联盟,包括超级巨星以及广大粉丝发出了明确的信息。“你必须理解,没有谁是安全的,”扬尼斯·阿德托昆博如是说。在过去七个赛季中,独行侠一直告诉他们的支持者要全力信任东契奇,并且确实得到了回应——他带领球队进入2022年西部决赛与2024年NBA总决赛。本应由达拉斯去探索通往巅峰之路,却因突如其来的变故剥夺了他们享受过程乐趣的机会。
与此同时吉米·巴特勒正在逼迫迈阿密热火队进行谈判,希望提前续签合同;而热火拒绝他的要求,使得巴特勒停止了一份4880万美元薪水工作的同时,也开始寻找其他出路。如果最终转会至金州勇士,他或许可以获得一份两年1.12亿美元的新合约。这显示了另一面,即使是在成功之后,一切仍旧围绕着金钱运作,如果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钱,那么就只能另寻它处,无论那意味着什么都好。
This also sends a message: players can be as disloyal to their teams as the teams are to them, yet they still demand your unwavering loyalty as fans.
The唯一没有从这些交易中获利的是消费者。当巴特勒因为担忧未来收入的问题而对热火产生不满时,同样刚被35亿美元收购、如今正考虑是否支付3.5亿美元来留住稀缺人才的独行侠,其真实数字令普通观众难以置信,对比起来,只觉得可笑。不过期待看到巴特勒自由市场上的表现,以及费城76人如何处理保罗乔治成为首位真正顶薪转会选手也是值得关注的话题,这些都是商业规则中的自然现象之一。
NBA最近签署了一项760亿美元媒体版权协议,你认为最后买单的人是谁呢? 对每位篮球爱好者而言,这是令人困惑且不可思议的一幕,为响应当今赋权时代,当一些明星像随意更换内衣一样频繁更改阵营时,各方管理层推动政策使得保持天才玩家愈加困难,就仿佛忠贞已失去了意义。而波士顿凯尔特人的风头很快也将在其中浮现,因为该俱乐部目前正提供所有主力提早续约合同,同时又高调标价50亿出售自身品牌。但是,在面对奢侈税压力之下,他们极有可能做出放弃决定。因此随着工资上涨和票价飙升,我们作为观众付出的代价与实际收益之间越来越悬殊。当你的偶像在深夜离开的时候,该怎么调整自己的情绪,又或者如果角色互换,那是否还算合理? 这样的忠诚度本身真的还是一种奢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