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管办分离”新模式:探讨造血功能的实现路径
1月13日讯 媒体人葛爱平在《东方体育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结合当前国内职业俱乐部的经营现状,对“管办分离”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点评。
他指出,中国的职业联赛与过去投资人赞助主导的模式并无根本区别。只要投资人的资金链断裂或赞助商撤资,俱乐部便会陷入困境。这种情况在中超联赛近20年的历史中屡见不鲜。那么,为何问题始终无法解决呢?
宋凯提到,中超未来将实现自我组织和管理,不再依赖足协。然而,在实施之前,如何有效地管理和组织比赛,以及避免重复出现俱乐部生存危机的问题,是必须首先面对的挑战。如果不能从制度上进行根本性的调整或者提供明确方向,那么即使实行了管办分离,也不过是新瓶装旧酒而已。
要解决俱乐部生存问题,首要任务是为其开辟更多财源。目前,大多数俱乐部仅靠门票收入及少量周边产品来维持运营,这些收入几乎只能覆盖场租费和安保费用。因此,需要足协与各职业联赛俱乐部联系,共同探讨出路。召开“三国四方”会议势在必行,由足协会长牵头打开资源共享的大门,让各个俱乐部分得属于他们自己的广告收益等财源。
只有当每个俱乐具备一定的经济自主能力时,中国职业联赛才能走向健康发展。“小河满了”,才可能汇聚成浩荡洪流。否则,即便口号喊得响亮,如果没有实际利益可言,各 club 仍需仰视他人、苦于生计,并面临欠薪风险,这样的发展环境怎能促进进步?这样的基础之上组建国家队,又怎么能有所突破呢?看看这几年所发生的一切,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
因此,对于中国职足球联盟来说,仅仅高呼“管办分离”的口号远不足以带来实质性变化。而赋予俱有造血功能,使其拥有独立生存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落实管办分离政策,到2025年我们期待看到真正不同的新局面。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为本站原创,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