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国足,竟然是“全亚洲第一”,战绩:27场24胜3平,国足几号打新加坡,主场吗?
民国时期的国足,竟然是“全亚洲第一”,战绩:27场24胜3平
当然,中国足球的兴盛已是民国时期的事了,甚至,说是“亚洲第一”也毫不为过。
经历了十多年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后,民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成绩斐然。虽说军阀林立,但各大军阀都很重视地方的经济发展,所以总体来说,民国时期的经济状况相较于晚清有所好转。然而,这些军阀的目光并未放在体育事业上,几乎没有军阀对足球行业进行投资,国民政府亦无相关的预算。
在当时,中国足球队募集经费的方式就像江湖艺人一样,几乎是通过乞讨来获得的。为了凑足参加1936年奥运费的经费,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倾巢出动,各工作人员来到民国政府中央乃至地方的各级部门,寻找经费上的支持。经过一场全国范围的“乞讨”之后,总算凑出了一笔钱——十七万元。根据预算,这笔钱并不充足,起码还需要五万元。
无奈之下,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只能决定球队自行筹钱,在奥运会举办的两个月前,来到东南亚各国进行表演赛,用门票收入来填补奥运会经费的亏空。就这样,本该在全国享受体育迷顶礼膜拜的球星,摇身一变为为经费奔波的艺人,他们辗转于东南亚各国,与各国球队踢球,进行表演赛。经过两个月的努力,中国队终于攒出了五万元的经费。
二十二万元奥运经费,对于国家队而言远称不上宽裕。为了节省开销,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旅程中,球队的队员和工作人员不得不节衣缩食。坐船时,大家只购买了最便宜的三等舱票,在外国住宿时也选择最廉价的旅社。有时,所有成员甚至只能挤在一间大通铺里,有些球员只能在地上打地铺。至于饮食,大多数时间这些球员需自购食材、自己做饭,从未光顾外国的饭馆。
民国中国队的主教练也不是经验丰富的老将,充其量只能算作足球爱好者。颜成坤之所以担任主教练,完全是因为想通过这种方式换取公费旅游的机会。他借助南华体育会主席和香港中华巴士公司经理的职务之便,顺利成为中国队的主教练。
由于主教练对足球训练一窍不通,加上当时民国政府没有给球队提供充足的训练经费,因此中国队的训练成了个大问题。当时唯一的训练方式,就是与东南亚各国球队进行比赛,即使是友谊赛和表演赛,也是球员们难得的练习机会。
虽然民国政府对足球队的发展不太重视,但当时的体育主管部门却对足球队给予了一定关注。他们下达了要求:“凡我中华足球选手,务求网罗无遗,以期组成一个全国精华荟萃的劲旅。”
为实现这一目标,当时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特地成立了选拔球员的附属机构——足球选拔委员会。委员会走遍全国,筛选有天赋的足球选手。经过三个月的选拔,到了1936年四月,中国队最终形成了二十二名球员的阵容,其中包括李惠堂、张邦伦和谭江柏。
如果在民国时期有“足球先生”的称号,那么一定会在这三位球员中诞生。
1922年,刚满十七岁的李惠堂通过了南华队的选拔,成为香港最著名球队的一员。他的职业生涯相当辉煌,刚加入球队便被选为主力前锋,身高约1米82的他奔跑速度极快,擅长控球,最精通的技巧是倒地卧射。加入球队仅一年后,李惠堂便带领队伍在日本大阪召开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中夺冠。
而后,十八岁的李惠堂在四场国际比赛中表现出色,声名鹊起。1926年,他组建了自己的球队并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史考托杯”,以四比一大胜英国猎克斯队,令中国足球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实现了从弱队到强队的华丽转变。
中国队的门将张邦伦,被誉为同时期亚洲最出色的门将,一度被称为“远东第一铁门”。他生于上海,并于1948年和1952年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同时在1952年新中国成立后的赫尔辛基奥运会上担任中国代表团的旗手。
谭江柏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广东人,他的头球技术在当时的中国队中首屈一指,因而得外号“谭铜头”。1936年,他代表中国队出征柏林奥运会。归国后,谭江柏效力于东方甲组队,他的儿子谭咏麟成为了香港著名歌星。
可以说,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人心中始终压抑着一股恶气。而中国队在民国时期屡次击败日本队并保持不败纪录的表现,仿佛为众多饱受压抑的中国人出了一口恶气。
在1936年奥运会前夕,中国足球队如同如今的乒乓球队一样,承载了国人的希望。为了为奥运之旅筹出处经费,中国队先后在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和印度进行了二十七场比赛,取得了二十四场胜利和三场平局,从而为奥运之行筹措了充足的经费。
在奥运会上,足球比赛实行淘汰制。中国队参加奥运后的首场劲敌便是实力强大的英国队。每位球员都心悬一线,毕竟英国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他们的实力名列前茅。英国队的强大给中国队球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然而,对英国队来说,中国队同样不是小觑的对手。中国队的主力前锋李惠堂在亚洲已成名已久,在此前的友谊赛中更是所向披靡。在亚洲举办的十届大型足球赛中,中国队仅失利一场,这样的成绩让西方强国对中国队不敢掉以轻心。
8月6日,柏林汤姆逊体育场盛况空前,成千上万的观众云集球场,甚至通道都被围得水泄不通。面对中国队,英国队员们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为了确保胜利,英国女王特别给球队发来电报,要求他们捍卫荣耀。
在这样的客场压力下,中国队球员坐立不安。为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中国驻德大使程天放从德国找来五百名华人华侨,专程来到球场为国足助威。比赛哨声一响,英国队的两名球员便按照安排好的战术分别站在李惠堂的左右,为其施加进攻压力。
由于主力前锋受制,中国队的进攻能力受到遏制。幸运的是,中国队后卫阵容强大,加上门将能力出众,英国队始终未能攻破中国队的球门。经过近一个小时的争夺,上半场以零比零平局结束。
下半场开始,英国队调整了战术,全力进攻中国队。所幸,中国队的防守依旧稳固,然而在下半场进行到第十三分钟时,中国队决定改变策略,进行全面反攻。每个球员都全力以赴,试图突破英国队的防线。
可惜,因战术安排失误,中国队后防出现空虚,给了英国中锋一个略显轻松的突破机会。最终,英国中锋一脚射门,攻破了中国队的球门,率先取得一分。
这一失球给中国球员增添了巨大的压力,之后的比赛中,球员的频繁失误导致在第41分钟时,中国队再度丢球。引发整体局势变化,因战术激进造成球员体力消耗过大,最终中国队未能组织起有效进攻,比赛以零比二的比分告负。
尽管中国队最终落败,但球员们的表现依然给全场球迷,乃至全欧洲athlete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时欧洲媒体一致认为中国队实力不逊于任何一支欧洲球队,并具备成为顶尖球队的潜质。中国队之所以惜败,将主要归因于体力不足。
无论如何,民国时期的中国足球队为中国足球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他们在最辉煌的时刻达成了27场比赛中取得24胜3平的佳绩,一跃成为亚洲的霸主。然而遗憾的是,之后的中国男足未能延续前人的荣光,希望不久后能重拾信心,借鉴民国先辈的经验,为国足增光添彩,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向世界杯发起挑战。
【《民国时期的中国足球》、《中国足球史》】
国足几号打新加坡,主场吗?
9月2日, 高原主场, 新加坡的小孩要吃点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