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训外教:中孩未来可赴欧踢球,家长仍重学业
12月20日讯,在接受杭州网专访时,塞尔维亚教练内博伊萨·伊利奇分享了他对中国校园足球的看法。自2016年来到中国以来,他已经在这里工作了8年,目前担任江南实验学校的足球教练,这是他在华执教的第四支校队。
谈及选择来中国工作的原因,拥有欧足联A级教练执照的伊利奇直言不讳:“一方面,这里的薪水比我之前高;另一方面,我渴望新的体验和冒险,希望能感受不同文化。”
近年来,“12岁退役”的现象犹如阴霾笼罩着中国校园体育,由于升学压力增加,不少有天赋的孩子无法继续追求自己热爱的运动项目,包括足球。在这方面,伊利奇也表达了自己的见解。“虽然我没有在中国上过学,但我了解到这里学生学习任务繁重,他们花费大量时间用于学习,因此很难找到平衡。”他说道。他观察到许多有潜力的小球员本可以十年后去欧洲踢球,但家长常常强调“学习是第一位”,导致一些孩子最终放弃了足球训练。
与此相反,在塞尔维亚,大多数父母都会支持孩子参与足球活动,即使他们成绩一般,也不会受到太多指责。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伊利奇表示:“小时候,我父母会让我参加每一场学校比赛,因为如果表现好,就可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然而,他也意识到两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很难进行简单比较。“假以时日,现在踢球的人将成为父母,更倾向于支持下一代参与这一运动,从而形成良好的传承关系。”
"当然,我理解父母希望子女考入好大学、未来生活得更好。但任何事情都需要平衡,我们现在努力寻找这种平衡。同时,家长们应该明白,足球能够帮助孩子们塑造性格,让他们成为更优秀的人。" 伊利奇认为, 足球不仅仅是一项游戏,它还是一种集体合作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培养团结精神,对未来无论是在学习还是职场都有积极影响。
此外,对于提升青少年水平的问题,他指出:“我们的队员需要更多比赛。在塞尔维亚,小孩几乎每周都有比赛,而在中国,一些地方则往往要等一个月才举行一次。这种缺乏实战经验,使得我们很难评估训练效果,并通过竞争反馈问题并改进之处。”
对于如何提高技术水平,他建议,中国年轻小球员应尽早接触11人制足球。“8人制场地对于15岁的中学生来说太小,应从12岁开始就让他们适应11人制,”他解释说,该年龄段正是技术定型期,与正式赛事接轨至关重要,“或许今天这些儿童可以轻松射门得分,但随着场地变大,将面临挑战”。
不过,要实现更多、更优质的赛季以及专业化培训,无疑需具备充足且合适的大型绿茵场,还有更加专业化的教练团队。对此,伊利奇坦言改变确实困难: “很多学校缺乏足够大的操控空间,同时部分教师还未达到所需能力标准。然而,需要明确的是,此讨论主要针对校园层面的教学,而非职业俱乐部青训系统。”
尽管当前仍存诸多待解决的问题,但是经过七八年的观察和实践后, 伊利奇注意到了国内校园 football 的逐步改善。“刚来的时候,好多学校根本没有球队,如今几乎所有院校均设立了相关阵容。此外,人们观看和讨论各类赛事愈发频繁,这都是值得欣慰的发展趋势!” p >